您的购物车目前是空的!
太宗怀鹞
魏徵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和史学家。魏徵的形体容貌不超过中等人,然而有魄力与谋略,善于使唐太宗改变主意,往往冒犯(皇上的)脸色而竭力规劝。有时碰上皇上发怒,魏徵神态脸色不变,皇上也因此收敛了威势。魏徵曾经对唐太宗说:“有人说皇上要到南山(去游乐),宫外都盛装完毕,可最终不出发,什么原因呢?”唐太宗笑着说:“开始确有这心意,(但是)怕你批评,所以中途停止了。
唐太宗得到一只鹞鹰,毛色漂亮,极其俊俏奇异,十分宠爱,私下里(在内宫,非朝堂),放在手掌中赏玩不已。魏徵知道这件事后,想办法劝谏皇帝。
一天,魏徵进宫向太宗禀告事情,唐太宗正在把鹞鹰架在手臂上玩赏,看到魏徵来了,太宗急忙把鹞鹰藏在怀里。魏徵察觉到了太宗的举动,便上前奏事,并借机向太宗讲述古代帝王由于贪图安逸享乐、沉醉声色犬马而最终丧国灭身的事,劝谏“明君”当以此为戒。含蓄委婉地规劝太宗。魏徵故意说得时间很长。太宗担心鹞鹰捂死,很是着急,因为太宗向来尊敬魏徵,又不便直接轰他走,只是婉转地想让魏徵尽快把话说完。然而魏徵没完没了地讲述,直到魏徵估计鹞鹰差不多捂死了,才离去。
魏徵走后,太宗从怀里把鹞鹰拿出来一看,已经窒息死亡。唐太宗非常生气,回去和长孙皇后说:“这个魏徵越来越不像话了,没什么事,故意左讲右讲拖时间,把鹞鹰捂死了。我要好好的治治他”,长孙皇后问:“魏徵讲话,怎么会把鹞鹰捂死了呢?”,太宗说:“看到魏徵来了,我把鹞鹰藏在怀里。”长孙皇后又问:“为什么要把鹞鹰藏在怀里呢。”太宗说:“给大臣看到皇帝玩鹞鹰不好呀”,长孙皇后说:“这就对了,魏徵是劝谏皇帝呀,这么好的大臣,要重用才对。”唐太宗想想也对,更加重视魏徵的劝谏。
这个故事反映了唐初政治风气,皇帝虚怀纳谏、开明政治。长孙皇后贤淑睿智,长孙皇后利用自身对丈夫的影响力来护慰朝廷贤良,匡正丈夫的过失。长孙皇后一方面欣赏“庇护”着魏徵那些敢于直言的忠臣,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地提醒着唐太宗要行仁政。
这个故事通过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意义,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君臣关系的典范之一。唐太宗通过这个故事展现了他的宽容和大度,即使面对自己心爱的鹞鹰,也愿意为了听取忠言而牺牲。魏徵则通过自己的直言极谏,展现了作为一个忠臣应有的责任和勇气。
作为一国之君的唐太宗,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,却也有自己既敬重又畏惧的人,那就是著名的“谏官” 魏徵。长期担任“谏议大夫”的魏徵,是辅佐太宗实现贞观之治的主要谋臣,先后上谏二百余项,他常常劝谏太宗以亡隋为鉴,居安思危,行圣贤之治。魏徵以忠耿直谏著称,太宗以善纳忠言名世,君臣默契配合,传为千古佳话。历史上唐太宗就曾将魏徵的“兼听则明,偏信则暗”作为座右铭,并留下“三镜自照”的比喻:“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古为镜,可以知兴替;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”以至魏徵比他早逝,他便哀叹“朕痛失一镜也”!
来自
标签:
发表回复